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bN
3-_
1.纱线的线密度测定 _/w-gL{
纱线线密度常用绞纱称重法和单根纱线测长称重法测定。 ;cHI3V
1.1 绞纱称重法 )cmLo0`$
该法适用于纱、线及有支持的卷装丝(简装高弹丝除外)。 {zN_l!
(1) 在周长为1m的缕纱测长仪上,按标准规定的试样长度和摇纱张力,摇取一定数量绞纱。长丝纱至少4个卷装,短纤纱至少10个卷装。每个卷装至少摇取一绞纱(若要计算线密度变异系数,至少应测20个试样)。绞纱摇好后将纱头尾接好,结头长应小于1cm。摇纱周长推荐为1000mm±0.5%。 pxnUe1=
摇纱张力:一般纱线和合纤长丝(非变形纱及膨体纱)为(0.5±0.1)cN/tex;粗纺毛纱为(0.25±0.05)cN/tex;其他变形纱为(1.0±0.2)cN/tex。 Z1lF[d,f;
(2) 称各组绞纱总重,精确至0.01g。 zMqEMx9
(3) 烘干并称其干燥质量。称重时,须关断气流和电源,1min后起称,10min内称完。如果干燥质量是在非标准大气条件下测得的,则需将其修正到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干燥质量。 ]M"'qC3g
1.2 单根纱线测长称重法 cTx/Y&\9
当纱线试样度度有限,不宜用绞纱法时,可采用测长称重法。将调湿后的纱线试样在一定张力下伸直,量取一定长度,并称重,然后计算调湿后的纱线线密度。 Sg~A'dG
根据测试的结果计算各组纱线的特数,精确至小数点后1位。 exKmK!FT
2.纱线的捻度和捻缩测定 \k-juF80
2.1直接退捻法(直接计数法) U+M?<4J)"
① 将仪器放置平稳,打开电源开关,捻度仪显示屏显示“Y331 LN”及试验参数(复位状态)。如果显示屏显示试验状态,请先按“总清”键再按“复位’’键,进入复位状态。 8J U~Q
② 如需要打印数据,请将打印机电源开关置丁ON位置。 0!
%}
③ 调节左、右纱夹之间距离(即试样长度):顺时针拧五星把手松开螺丝,沿导轨移动滑块,按表1使定位指针指向规定的标尺处,然后拧紧五星把手螺丝,试样的长度就设定完毕. Dx)XC?'xO
④ 设定试验参数:在复位状态下,按“设定”键,光标在纱号百位数处闪烁,光标在哪一位闪烁,即可以改变哪一位数字,按“十”或“一”键可设定数字,按“位选”键,可在百、十、个位上移动光标,纱号设定完后,按“设定”键,光标移到捻回数处,改变参数同上,依此类推每按一下“设定”键,光标依次在试验方法、次数、长度、时间、年月日、捻向之间循环。(如有些参数无需改动,即可以按“设定”键跳过)。 M 7$4KFNp
⑤ 按测速键,调节转速旋钮l改变转速,选择合适转速(一般棉、丝为1500r/min,毛、麻为750r/min),转速设定好后,按“复位”键。 ;CBdp-BUj
⑥ 根据标准中的规定,计算予加张力,选择合适的砝码放到张力法码盘处,调整放纱支座位置,使纱线在引出时,不受任何意外损坏。 =6YO!B>7
⑦ 试验参数、预张力、长度设置完毕后,按下“试验”键,打印机打出设置参数,仪器进入试验状态。 ’ W/Q%%)J
⑧ 弃去试样始端纱线数米,在不使试样受到意外伸长和退捻的情况下,压起左夹持器上压片,将试样从左夹持器后面穿过,引至于右夹持器,夹紧左夹持器,打开锁紧装置,按开右夹持器夹片,使纱线进入定位槽内,牵引纱线使左夹持器指针对准弧形标尺的零位,零位指示灯亮。松开右夹持器夹片将纱线夹紧,切断多余纱线。(纱线可用割纱刀割断) - Sgp,"a
⑨ 按下“启动”键,右夹头旋转开始解捻,至预置捻数时自停,观察解捻情况,如末解完捻,再按“十”或“一”键(如速度过快可用调速旋钮2调速)或用手旋转右夹头直至(能够把分析针从左夹器处平移到右夹持器处)完全解捻。此时显示屏显示的是捻回数,按“处理”键后,显示次数、捻数和捻系数,记录捻回数和捻伸(退捻后试样的伸长值或缩短值)重复以上操作进行下一次试验直至达到设置次数后,显示屏左上角显示CS:0K,表示本组试验已做完。这时,如果您想删除本组某一次数据,按“暂停”键,仪器进入删除状态,然后按“+”或“一”键找到您需要删除的某一次数据,按“停止/删除”键,仪器删除本次数据,再按“暂停”键,仪器进入试验状态,重复⑧⑨的做法,补足删除次数,使本组试验完整。 5~0;R`D
⑩ 按“打印”键,显示屏显示、打印机打印本组建试验的统计值。 ob
#XKL
2.2 一次退捻加捻法 XS/TYdXB8
① 试验参数设置、试样长度、电机转速调整等与直接计数法相同。(注:不需要设置捻回数) *?&O8SSBH
② 根据标准中的规定,计算予加张力,选择合适的砝码放到张力砝码盘处,然后打开锁定装置,调整左夹头定位螺栓,使左夹头能位移至规定允许伸长限位,锁紧定位螺杆上的螺母,调整完毕后,关闭锁定装置。 ro@BmRMW
③ 调整放纱支座位置,使纱线在引出时,不受任何意外损坏。 k({8C`&tK/
④ 按测速键,调节转速旋钮1改变转速,选择合适转速,转速设定好后,按“复位”键。 ~!kbB4`WK
⑤ 试验参数、予加张力、长度设置完毕后,按下“试验”键,打印机打出设置参数,仪器进入试验状态。 rOT8!"
⑥ 弃去试样始端纱线数米,在不使试样受到意外伸长和退捻的情况下,压起左夹持器上压块,将试样从左夹持器后面穿过,引至于右夹持器,夹紧左夹持器,打开锁定装置,按开右夹持器夹片,使纱线进入定位槽内,牵引纱线使左夹持器指针对准弧形标尺的零位,零位指示灯亮。松开右夹持器夹片等纱线夹紧,切断多余纱线。(纱线可用割纱刀割断) m
Y0C7i
⑦ 按下“启动”键,右夹头旋转开始解捻,然后再反向加捻,直到左夹持器指针返回零位后自停,仪器自动显示次数、捻度和捻系数(注:无需按“处理”键)。重复以上操作进行下一次试验直至达到设置次数后,显示屏左上角显示CS:0K,表示本组试验己做完。这时,如果您想删除本组某一次数据,按”暂停”键,仪器进入删除状态,然后按“+”或“一”键找到您需要删除的某一次数据,按“停止/删除”键,仪器删除本次数据,再按“暂停”键仪器进入试验状态,重复⑥⑦的做法补足删除次数。注意:若从同一卷装中取多个试样,则各个试样之间至少有l米以上的间隔。 jU$PO\UTk
⑧ 按“打印”键,显示屏显示、打印机打印本组试验的统计值。 _T$\$v$ {
3.单纱强力试验 #v-!GK_<
3.1 操作调整 u@B"*V~K
⑴ 试样长度调整 |*$_eb
根据要求试样长度(通常采用500 mm;仪器拉伸动程不适应500 mm的试样或者按协议可采用其它隔距)。打开右侧门,将夹距限位霍而开关移至夹距调节导轨上相应孔的位置并予以紧固。(导轨上标有100mm、250mm、500mm三档夹距位置) f] }F_]
按启动键,使下夹持器下降,下降一定距离后,按停止键,使下夹持器停止。 F`u~Jx8.*
按上升降键,使下夹持器至夹距限位位置,使之自动下降至停止,用钢板尺测量上、下夹持器的距离,应符合试样长度要求。 )-@EUN0E>5
⑵ 预张力调整 jYkx]J%S
根据试样纱线的规格,按试验标准计算出夹紧试样所需的预张力值,调节预张力秤上的张力游码位置,(如游码量程不足可加挂砝码)使张力示值所需预张力值相同。 he Wb(E&
预加张力:调湿试样为(0.5±0.010)cN/tex,湿态试样为(0.25±0.05)cN/tex。变形纱施加既能消除纱线卷曲又不使之伸长的预张力。 e9d~Xi16KY
⑶ 试验参数设定 A SSoKrFL
根据标准要求,按液晶屏提示输入。 Ij+zR>P8=\
注:以上参数设定应该在做试验前完成,否则参数为前次所设定的参数。 0`W~2ai
⑷ 拉伸速度调整 $spf=t"nh
定时法须联接电脑进行测试,按GB3916-97标准设定断裂时间:20±3S(如为加速试验:10±1.5S)。仪器预测后自动调整拉伸速度,以是断裂时间落在设定范围。 A-W7!0
定速试验,按GB3916-97标准中拉伸速度为100%试样长度值的测试,即隔距长度500mm采用500mm/min的拉伸速度,隔距长度250mm采用250mm/min的拉伸速度。直接设定拉伸速度。 TDoYp
3.2 装夹试样 J0#% *B
⑴ 取一只待测试样管纱,插入纱架中,并将纱头用左手引出,使之通过仪器上的导纱钩,然后用右手下上拨开上夹持器的夹柄,使钳口张开,左手将纱线通过上夹持器钳口,并使通过钳口的纱线有足够长度(较试样长度长150~200mm),再向下压紧夹柄,使上夹持器夹住纱线。 9hv\%_>o
⑵ 左手握住纱头不放,右手移至下夹持器手柄处,将手柄往上提,下夹持器钳口由于弹簧力的作用将自行张开,同时与之联动的预张力秤的夹持口亦张开,左手将纱线嵌入下夹持器与预张力秤的夹持口内(左手不能对纱线加力,但须保持纱线基本平直的情形),然后右手向下推置下夹持器手柄,纱线在此过程中,先由预张力秤对其施加一定的张力使其拉直,最后由下夹持器钳口将其夹紧。至此纱线装夹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