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VM|8vT3
BSL-3实验室的安全设备和设施适用于操作我国危害程度第二类(个别第一类)病原微生物。工作人员在这类实验室中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的途径包括皮肤或粘膜破损、污染的针头或利器的伤害、呼吸道或粘膜暴露于感染性气溶胶或飞溅物等。 -F~9f>
s?z=q%-p
BSL-3实验室有严格的一级防护屏障和二级防护屏障的要求,以防止工作人员和环境暴露于感染性气溶胶。一级屏障主要指生物安全柜或隔离器(手套箱)等安全设备,所有涉及感染性物质的操作均应该在其中进行。二级屏障包括实验室的平面布局、围护结构、控制人口、负压环境和为减少感染性气溶胶从实验室释放而设置的特殊通风系统等要素。 \n( 'KVbf
Nc^b8&
2J
BSL-3实验室设施除满足BSL-1和BSL-2实验室设施的要求外,BSL-3实验室在平面布局、送排风系统等方面有许多特殊要求。包括: G/^5P5y%@
Wl^/=I4p#
(一)位置 h_}BmJ h_
bC>yIjCTn
应在建筑物中自成隔离区(有出入控制)或为独立建筑物。 9fk\Ay1P
Y=#mx3.
(二)平面布局 ?PH}b?f4
VA*79I#_q
1.由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核心区)组成。核心区和半污染区之间应设缓冲间。必要时,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应设缓冲间。缓冲间的门应能自动关闭并互锁。 D6@4
&Cn9
k3E\R
2.在半污染区应设供紧急撤离使用的安全门。 J0Rz.=Y
]((
>i%%~
3.核心区与半污染区之间、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应设置传递窗,传递窗双门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传递窗内应设物理消毒装置。 =.3P)gY)
B3k],k
4,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位置应远离实验间人口,避开工作人员频繁走动的区域,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单向气流流型。 _S7M5{U_
d1LTyzLr
(三)围护结构 x%Y a*T
Yi! >8
1.实验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应光滑、耐腐蚀、防水,以易于消毒清洁;所有缝隙应可靠密封,防震、防火。 A0 w `o
^_"q`71Dk
2.围护结构外围墙体应有适当的抗震和防火能力。 oew]ijnB
%0M^
3.天花板、地板、墙间的交角均为圆弧形且可靠密封。施工时应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钻进墙脚。 e"8m+]
%emPSBf@
4.地面应防渗漏、无接缝、光洁、防滑。不得使用地砖和水磨石等有缝隙地面。 pkMON}"mj
{UVm0AeUq
5.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应可自动关闭;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X9BBnZ
%}AY0fg?T
6.外围结构不应有窗户;内设窗户应防破碎、防漏气及安全。 l+kg4y
d+| !6
7.所有出入口处应采用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 5WNRo[`7
g|*eN{g]uE
(四)通风系统 /xbF1@XtL
kIZdND&
1.应安装独立的送排风系统以控制实验室气流方向和压力梯度。应确保在使用实验室时气流由“清洁区”流向“污染区”,同时确保实验室空气只能通过高效过滤后经专用排风管道排出。 GP
kCgb(
&!EYT0=>p
2.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应该是对角分布,上送下排,应使核心区和半污染区内的气流死角和涡流降至最小程度。 vpw&"?T
hb\Y )HSp/
3.送排风系统应为直排式,不得采用回风系统。 [";5s&)q
uM6!RR!~
4.由生物安全柜排出的经内部高效过滤的空气可通过系统的排风管直接排出。应确保生物安全柜与排风系统的压力平衡。 6G})h!
=
y,avR
5.实验室的送风应经初、中、高三级过滤,保证污染区的静态洁净度达到7级到8级。 F0(Sv\<::
,^Srd20
6.实验室的排风应经高效过滤后向空中排放。外部排风口应远离送风口并设置在主导风的下风向,应至少高出所在建筑2m,应有防雨、防鼠、防虫设计,但不应影响气体直接向上空排放。 )'CEWc%
%>U*A
7.高效空气过滤器应安装在送风管道的末端和排风管道的前端,以避免污染风道。 ~"YNG?Rre
.qPfi]
ty
8.通风系统、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安装应牢固,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中使用的所有部件必须为气密型。所使用的高效空气过滤器不得为木框架和纸隔板结构。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安装必须牢固。高效过滤器在更换前应消毒,或采用可在气密袋中进行更换的过滤器,更换后应立即进行消毒或焚烧。每台高效过滤器安装、更换、维护后都应按照经确认的方法进行检测,运行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确保其性能。 JX<W[P>M
Z|GkM5QH:
9.在送风和排风总管处应安装气密型密闭阀,必要时可完全关闭以进行室内化学熏蒸消毒。 PGhZ`nl
aM}"DY-_
h
10.应安装风机和生物安全柜启动自动联锁装置,确保实验室内不出现正压和确保生物安全柜内气流不倒流。排风机一备一用。关闭时先关送风机后关排风机。 oKJ7i,xT
Z69IHA[
11.在核心区和半污染区内不应另外安装分体空调、暖气和电风扇等。 i*/U.'#
@O @yJ{(I
(五)环境参数 MW>28
!QspmCo+
1.相对于实验室外部,其内部保持负压。实验间(核心区)的相对压力以(一40i5)Pa为宜,半污染区与实验间之间的缓冲间的相对压力为一30Pa,半污染区的相对压力以(一20i5)Pa为宜,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的缓冲间的相对压力为一10Pa,清洁区为室外大气压。 LkB!:+v |B
>D#}B1(!
2.实验室内的温度在人体舒适范围为宜,相对湿度以不超过?o%为宜,或根据工艺要求而定。 x7@HPf
{
f3fc8(p
3.实验室内的空气洁净度以1万~10万级为宜。 *
XGBym
m3-J0D<
4.实验室人工照明应均匀,不眩目,不反光,工作照度不高于5001x。 9Dw&b
/CE d14.
5.实验室内噪声不超过65dB。 34:EpZO@
Lc?O K"[m
(六)其他 rv%[?Ml
RZ%X1$
1.实验台表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9-6_:N>
/D+$|kmW]
2.实验室中的家具应牢固。为便于清洁,各种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应有专门放置生物废弃物容器的台(架),家具和设备的边角和突出部位应圆滑、无毛刺。 GA}^Rh`T-
#wiP
{+%b
3.所需真空泵应放在实验室内。真空管线必须装置在线高效过滤装置。真空泵工作时,不能影响室内的负压的有效梯度。 N
Z`hy>LF^
Ti'kn{
Zv
4.压缩空气钢瓶等应放在实验室外。穿过围护结构的管道与围护结构之间必须有效密封。气体管线必须安装在线高效过滤装置和防回流装置。工作时,不能影响室内的负压的有效梯度。 RkwY3s"
ulM&kw.4i
5.实验室安全出口应有长效发光指示标志。 H/Q)z
DP
,ua1xsZl&
6.应有备用电源以确保实验室工作期间有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k;7.qhe:
]'/]j
7.应在实验室人口处的显著位置设置带报警功能的室内压力显示装置,显示污染区、半污染区的负压状况。当负压值偏离控制区间时应通过声、光等手段向实验室内外的人员发出警报。还应设置高效过滤器气流阻力的显示。 p>S/6 [X
koZp~W-
8.实验室应设置通讯系统。 gwT,D.'Ut
qV,j)b3M
9.实验记录等资料应通过传真机、计算机等手段发送至实验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