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记录与报告 85
5JAf
W_E0+
3.1 记录 ^atX/
}op0`-Xb
记录是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记录的作用主要是为检测工作的质量效用提供客观证据,为预防和纠错溯源提供依据。 vThK@P!s
$#k 8xb
3.1.1 记录的基本要求 s
9Y'MQo*
$X9`~Sv _
⑴ 检测测试过程的基本步骤和依据; 8<Y*@1*j
W_%p'8,
⑵ 参加检测人员的资格; H} R/_5g
<]~FX25
⑶ 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场地; =V- ^
d-zNvbU"
⑷ 检测实验环境条件; ,eI2#6w|C
l@
amAusE
⑸ 检测分析的数据; 'F\@KE-d
S,ENbP%0r
⑹ 检测分析结果的判断; Io|3zE*<
+N
|}6e
⑺ 检测实验的结论等。 4Bn
<L&@/
wWVLwp4-
3.1.2 记录种类 -4%{Jb-1
]O^C'GzZ
凡对检测工作质量和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有关的、需要证实的所有方面,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 j3Sz+kOf,
fn~Jc~[G|
与检测质量有关的记录分为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两类。 1ti9FQ
'yw7|i2
⑴ 技术记录 ?BEO(;'
f]*TIYicc
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所得数据和信息的积累。包括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导出数据(简称原始记录)、合同、任务单,以及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技术方案、采样点设置图等说明资料。 ju8DmC5
ar%!h~
⑵ 质量记录 c+bOp
05o-
M,R**z
质量记录是客观反映质量或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质量体系内审和质量管理评审的记录与报告、质量监督、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仪器设备和计量标准档案、人员培训记录档案、申诉以及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等。 q
qFN4AO
0+m4
}]6l
3.1.3 记录管理 H2iC? cSR
-h`[w:
⑴ 所有的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r J^*8C!
`}o{o
⑵ 制订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 .{
t]Mc
R GC DC*\
⑶ 涉及客户的记录应制定保密措施,以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 $>6Kn`UX
j@778fvM\t
⑷ 记录应保存在适宜的环境及设施中,有效防止污损、变质、虫蛀和丢失; c[zaYcbl
>@+ r|
⑸ 记录的维护管理、查阅或借阅应符合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要求; hutdw>
3
uJ>:,~r
⑹ 超过保管期限的记录,由管理人员造册,经批准后,按有关程序予以处理。 N3SB-E+
oV,lEXz
3.1.4 检测原始记录规范 %LZ-i?DL4Q
j`LvS
原始记录是编制检测报告的主要依据,也是必要和可能时再现试验的依据,因此必须记录完整、真实、清楚,对涂改应作出统一规定。原始记录除试验数据和观察记录外,还要对所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环境条件、试验参数、样品编号及其状态、测试过程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如实记录。 e}bY
9
UukHz}(E
检测原始记录是检测工作活动轨迹的客观证据,是形成检测报告的原始凭证,因此必须规范化。 t}A n:
#`Gh8n
#
⑴ 原始记录信息要完整。 ^ Z~'>J
i=DoK{`L
原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WTZr{)e
q)E
J?-
a)检测的方法依据; +ziQ]r2g
M+q|z0 U
b)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 +ysP#uAA
tzFgPeo$;
c)检测时的被测样品标识; rBUdHd9
ZZXQCP6]
d)检测时的环境条件; R0v5mD$:G
HBc^[fJ^-
e)检测观察结果、数据及其计算; 2Hp#~cE+.
e2v[ma-
f)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 2@ <x%T
K]
^kUN_
g)其他必要的说明。
o!3 -=<^
&a>fZ^Y=k
⑵ 原始记录填写人员应准确、规范、完整、客观地记录相关内容,不得使用铅笔书写; w6f
VZY4
XM$HHk}L;
⑶ 原始记录因笔误或计算错误需要更改时,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如使用单杆划去原数据,在其右上方写上正确数据,并有更改人的签章; HXTBxh
-,Q
!:
⑷ 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GNzkVy:u
bsw0+UY=9
⑸ 使用统一格式的原始记录。 Z5re F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