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记录与报告 i9[=x(-@
a02@CsH
3.1 记录 "15mOW(!+
'Pk (
1:
记录是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记录的作用主要是为检测工作的质量效用提供客观证据,为预防和纠错溯源提供依据。 yf(VwU,
x
\b?z\bC56
3.1.1 记录的基本要求 /KFCq|;7s,
/\"=egB9
⑴ 检测测试过程的基本步骤和依据; %Ak"d+OH4
h1} x2
⑵ 参加检测人员的资格; ^$c+r%9k
U@x5cw:
⑶ 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场地; Rm`_0
}5
{SVd='!V
⑷ 检测实验环境条件; %:yJ/&-Q,Z
N
'2Nv
⑸ 检测分析的数据; !%>p;H%0
Dp4\rps
⑹ 检测分析结果的判断; ,rx?Ig}kz
?(UeWLC#
⑺ 检测实验的结论等。 *}DC
xv
}w^Hm3Y^&
3.1.2 记录种类 CqOvVv
U
0G(
凡对检测工作质量和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有关的、需要证实的所有方面,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 aEBQx
kBg,U 8|S
与检测质量有关的记录分为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两类。 M|nTO
qC]6g
⑴ 技术记录 Y@N-q
LldZ"%P
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所得数据和信息的积累。包括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导出数据(简称原始记录)、合同、任务单,以及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技术方案、采样点设置图等说明资料。 y5gTd_-
o|FjNL
⑵ 质量记录 5nC#<EE
=E?kxf[X
质量记录是客观反映质量或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质量体系内审和质量管理评审的记录与报告、质量监督、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仪器设备和计量标准档案、人员培训记录档案、申诉以及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等。 "@uKe8r|y
%i[G6+-
3.1.3 记录管理 mX2i^.zH
6Q\0v
⑴ 所有的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otTv,T182
5DB4 vh
⑵ 制订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 tbMf_-g
jD]Ci#|W
⑶ 涉及客户的记录应制定保密措施,以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 pK/r{/>r
!V/Vy/'`*
⑷ 记录应保存在适宜的环境及设施中,有效防止污损、变质、虫蛀和丢失; 0m8mHJ<&
&!Sq6<!v2
⑸ 记录的维护管理、查阅或借阅应符合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要求; k2]
fUP
/qf
(5Bm
⑹ 超过保管期限的记录,由管理人员造册,经批准后,按有关程序予以处理。 <K6gzi0fl
R-%v??
3.1.4 检测原始记录规范 oW[];r
(x)}k&B;
原始记录是编制检测报告的主要依据,也是必要和可能时再现试验的依据,因此必须记录完整、真实、清楚,对涂改应作出统一规定。原始记录除试验数据和观察记录外,还要对所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环境条件、试验参数、样品编号及其状态、测试过程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如实记录。 NJ%>|`FEi7
47<fg&T
检测原始记录是检测工作活动轨迹的客观证据,是形成检测报告的原始凭证,因此必须规范化。 ,hO*W-a%1
[Q0n-b,Q
⑴ 原始记录信息要完整。 >]/RlW[
&oJ1v<`
原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vb%i0+b.^
zeqwmV=
a)检测的方法依据; m/E$0tf
#3~ #`&
b)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 FGRdA^`
W%&gvZre.
c)检测时的被测样品标识; z*oeho
Cf~vT"
d)检测时的环境条件; dp|VQWCq
\86:f<)P
e)检测观察结果、数据及其计算; uge~*S
Ia@!Nr2
f)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 ;#/Uo8
,%^qzoZnT
g)其他必要的说明。 ##QKXSD
S!Bnz(z
⑵ 原始记录填写人员应准确、规范、完整、客观地记录相关内容,不得使用铅笔书写; }+/F?_I=
%
Dug{)h_2
⑶ 原始记录因笔误或计算错误需要更改时,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如使用单杆划去原数据,在其右上方写上正确数据,并有更改人的签章; yDORL|
E'
#qcF2&a%
⑷ 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SB)Hz8<
e~1$x`DH
⑸ 使用统一格式的原始记录。 (>,}C/-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