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记录与报告 AepAlnI@
lPh>8:qFM
3.1 记录 a _YE[6
7m6@]S6
记录是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记录的作用主要是为检测工作的质量效用提供客观证据,为预防和纠错溯源提供依据。 [N}:Di,S
?|8H|LBIr
3.1.1 记录的基本要求 swvn*xr
vdloh ,
⑴ 检测测试过程的基本步骤和依据; O|J`M2r
!5Ko^: +Y
⑵ 参加检测人员的资格; Gb6t`dSzz
H/>86GG
⑶ 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场地; ZPWY0&9
>&mlwxqv
⑷ 检测实验环境条件; ,
;L
bv`gjR
⑸ 检测分析的数据; |:SBkM,
ID"'`DKxe
⑹ 检测分析结果的判断; w#wlZ1f
Ep/4o<N(
⑺ 检测实验的结论等。 *a* \E
R
PR=:3-#R
3.1.2 记录种类 o0b}:`
]w.:K*_=
凡对检测工作质量和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有关的、需要证实的所有方面,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 vr<6j/ty
rr fL[
与检测质量有关的记录分为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两类。 N"MuAUB:K
[H-,zY
⑴ 技术记录 ;hi
+.ng_
Ml)~%ZbF
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所得数据和信息的积累。包括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导出数据(简称原始记录)、合同、任务单,以及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技术方案、采样点设置图等说明资料。 W!pLk/|ls
)=TD}Xb
⑵ 质量记录 0lR/6CB
EotZ$O=
质量记录是客观反映质量或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质量体系内审和质量管理评审的记录与报告、质量监督、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仪器设备和计量标准档案、人员培训记录档案、申诉以及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等。 }I;A\K]
ab8uY.j
3.1.3 记录管理 ;o]'7qGb
ucQ2/B#'4l
⑴ 所有的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tGeQXVhbJ
\D(6t!Ox
⑵ 制订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 B
Jp\a7`;
;}{xpJ/
⑶ 涉及客户的记录应制定保密措施,以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 {s!DRc]ln
j(mbUB*
⑷ 记录应保存在适宜的环境及设施中,有效防止污损、变质、虫蛀和丢失; @0A7d
$J(
mh;<lW\K/Z
⑸ 记录的维护管理、查阅或借阅应符合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要求; A\Rkt
;:
F2!C^r,~L
⑹ 超过保管期限的记录,由管理人员造册,经批准后,按有关程序予以处理。 W(ITs}O
cmF&1o3_
3.1.4 检测原始记录规范 /,dc
r*
IFNs)*
原始记录是编制检测报告的主要依据,也是必要和可能时再现试验的依据,因此必须记录完整、真实、清楚,对涂改应作出统一规定。原始记录除试验数据和观察记录外,还要对所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环境条件、试验参数、样品编号及其状态、测试过程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如实记录。
'&,$"QXwE
@ SaU2
检测原始记录是检测工作活动轨迹的客观证据,是形成检测报告的原始凭证,因此必须规范化。 _]8FCO
YL\d2
⑴ 原始记录信息要完整。 fCTdM+t
e9/:q"*)/
原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i:W.,w%8
s^+h
>
a)检测的方法依据; O@r%G0Jge
\}Fx''
b)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 *4#)or
8o43J;mA
c)检测时的被测样品标识; gV@FT|j!i
`>&V_^y+
d)检测时的环境条件; $qG;^1$
7l}P!xa&
e)检测观察结果、数据及其计算; _7es_w}R
0nUcUdIf+
f)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 UFBggT\
8qGK"%{ ~
g)其他必要的说明。 [. Vy
AsJN~<0h
⑵ 原始记录填写人员应准确、规范、完整、客观地记录相关内容,不得使用铅笔书写; As0E'n85
;8\w$SPP
⑶ 原始记录因笔误或计算错误需要更改时,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如使用单杆划去原数据,在其右上方写上正确数据,并有更改人的签章; QND{3Q
C+ar]Vi
⑷ 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n{sF'n</
|Iei!jm
⑸ 使用统一格式的原始记录。 <,!8x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