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B2,
3生态纺织品主要检测项目对应的我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y(O~=S+<
参照最新的2011版Oeko-Tex Standard 100 [8]标准内容,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涉及的检测项目为:甲醛含量、pH值、可萃取重金属、有害染料(包括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致癌染料、致敏染料及其他染料)、杀虫剂和农药残留量、苯酚化合物、氯化苯和氯化甲苯、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酯、有机锡化合物、表面活性剂、阻燃整理剂、挥发性有机物等[9]。我国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包含了对上述所有项目的检测方法,相关部门在研究制定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的过程中,积极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ikO9p|J
(1)甲醛,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包括GB/T 2912.1—2009《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 2912.2—2009《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2部分;释放的甲醛(蒸汽吸收法)》、GB/T 2912.3—2009《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3部分;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973—2009《染料产品中甲醛的测定》、SN/T 2195—2008《纺织品中释放甲醛的测定无破损法》。 Wiyiq )^
(2)pH值,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包括GB/T 7573—2009《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SN/T 1523—2005《纺织品表面pH值的测定》。 xZ(d*/6E
(3)可萃取重金属,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包括GB/T 17593.1~4《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1~4部分、GB 20814—2006《染料产品中10种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SN/T 1903—2007《进出口纺织品重金属检验规范》。 FD[4?\W]#
(4)有害染料,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包括GB/T 17592—2011《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GB/T 20382—2006《纺织品致癌染料的测定》、GB/T 20383—2006《纺织品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测定》、GB/T 23344—2009《纺织品4-氨基偶氮苯的测定》、GB/T 23345—2009《纺织品分散黄23和分散橙149染料的测定》、GB/T 24101—2009《染料产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及测定》、SN/T 1045.1~3—2010《进出口染色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检验方法》第1~3部分。 $~\Tl:!#?
(5)杀虫剂和农药残留量,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包括GB/T 18412.1~7—2006《纺织品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第1~7部分、SN/T 1766.1~3—2006《含脂羊毛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第1~3部分、SN/T 1837—2006《进出口纺织品硫丹、丙溴磷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 2461—2010《纺织品中苯氧羧酸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W
XG0Z
(6)苯酚化合物,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包括GB/T 18414.1~2—2006《纺织品含氯苯酚的测定》第1~2部分、GB/T 20386—2006《纺织品邻苯基苯酚的测定》、GB/T 23974—2009《染料产品中邻苯基苯酚的测定》、GB/T 24166—2009《染料产品中含氯苯酚的测定》。 7I*rtc&Kb
(7)氯化苯和氯化甲苯,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包括GB/T 20384—2006《纺织品氯化苯和氯化甲苯残留量的测定》、GB/T 24164—2009《染料产品中多氯苯的测定》、GB/T 24167—2009《染料产品中氯化甲苯的测定》。 "
t?44[
(8)多氯联苯,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包括GB/T 20387—2006《纺织品多氯联苯的测定》、GB/T 24165—2009《染料产品中多氯联苯的测定》、SN/T 2463—2010《纺织品中多氯联苯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法》。 u$X =2u:P
(9)邻苯二甲酸酯,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包括GB/T 20388—2006《纺织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GB/T 24168—2009《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_]fe&s=%
(10)有机锡化合物,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有GB/T 20385—2006《纺织品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KPEN
(11)表面活性剂,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包括GB/T 23322—2009《纺织品表面活性剂的测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GB/T 23323—2009《纺织品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盐和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盐》、GB/T 23324—2009《纺织品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二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GB/T 23325—2009《纺织品表面活性剂的测定线性烷基苯磺酸盐》、GB/T 23972—2009《纺织染整助剂中烷基苯酚及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SN/T 1850.1 ~3—2006《纺织品中烷基苯酚类及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类的测定》第1~3部分、SN/T 2583—2010《进出口纺织品及皮革制品中烷基酚类化合物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B
q|^:nj
(12)阻燃整理剂,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包括GB/T 24279—2009《纺织品禁限用阻燃剂的测定》、SN/T 1851—2006《纺织品中阻燃整理剂的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 P.(z)!]
(13)挥发性有机物,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有GB/T 24281—2009《纺织品有机挥发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NfH`
%`
(14)富马酸二甲酯(DMF),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标准有GB/T 28190—2011《纺织品富马酸二甲酯的测定》、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2450—2010《纺织品中富马酸二甲酯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 )4bf"~8
4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vE)d0l"
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每年更新一次,纺织品生态安全检测项目也在逐步增加,欧盟及其他各国关于有害物质的法令法规不断出台,随着国际生态纺织品检测认证技术的日趋完善,部分新项目已引起各国高度关注,其中最近重点检测的主要有如下几项。 L`fT;2
(1)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PFOS是防水拒油整理剂的基本原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地毯、印染等领域,是目前最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具有很高的生物蓄积性和多种毒性。欧盟于2006年12月17日发布2006/122/EC号法令,限制PFOS在纺织品和涂层材料中使用,在2009版的Oeko-TexStandard 100标准中,首次将PFOS列入考核项目,限量与欧盟法令一致。PFOA也是防水拒油整理剂的原料,它被怀疑带有与PFOS相同的危险性,欧盟委员会也对PFOA以及PFOA盐提出了限制要求,在2009版的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中,PFOA也首次被列入考核项目。 JeAyT48!M
(2)多环芳香烃(PAHs)PAHs是某些有机物不完全燃烧形成的一类化学物质,常存在于染料、塑料、橡胶等产品中。目前有上百种不同的多环芳香烃,部分具有化学致癌性,其中苯并芘系是多环芳烃的典型代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目前主要限制的PAHs物质有16种。在2010版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中多环芳烃类是新增的限用物质,适用于所有的合成纤维、纱线及塑料材料,对于16种确定的多环芳烃的总量限量值为10.0mg/kg,苯并芘的含量限量值为1.0mg/kg。2013版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中新增8项多环芳烃(PAHs)含量检测,合计24项。规定产品类别一(婴幼儿产品)中将现有苯并(a)芘及PHAs总和由原先的1.0mg/kg、10mg/kg分别降低至0.5mg/kg、5mg/kg。国际上并无直接针对纺织及其相关产品PAHs含量测定的方法标准,测试方法主要参照其他行业方法标准。 Ih;D-^RQ
(3)有机溶剂残留量和表面活性剂残留有机溶剂1-甲基-2-吡咯烷酮NMP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以及性能优良的溶剂,广泛应用于聚氨酯、腈纶、芳纶、染料、涂料等产品生产中。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的NMP及DMAC易造成在产品中的大量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分别将NMP和DMAc列入第五批和第六批SVHC(高关注度物质),该两种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严重影响,具有致癌和/或生殖毒性。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类物质常被作为表面活性剂用于纺织品生产加工,如洗涤剂、工业清洗剂、分散剂、润湿剂以及其他工业化学品。尽管目前尚未有公认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说明,穿着含有此类化学品的服装有损人体健康, 但此类属于不可降解的化学品对环境存在巨大危害已成为广泛共识。欧盟和美国陆续出台法令限制这些表面活性剂的使用。 zy~*~;6tW
2012版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新增了有机溶剂残留量和表面活性剂残留两个检测项目,并提出了限量要求。其中有机溶剂残留包括:NMP(1-甲基-2-吡咯烷酮)和DMAc(N,N-二甲基乙酰胺)。表面活性剂残留主要指:辛基酚(OP)、壬基酚(NP)、总辛基酚(1-2)聚氧乙烯醚OP(EO)1-2、总壬基酚(1-9)聚氧乙烯醚NP(EO)1-9。 ie7TO{W
2013年1月8日消息,Oeko-Tex®在其年会上发布了最新Oeko-Tex Standard 100纺织品有害物质检验的测试标准和限量值要求,新标准于2013年1月1日起生效; mXM U
2013年4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与2012年版本相比,考虑到REACH法规高关注物质清单(SVHC)的更新情况,将二甲基甲酰胺(DMFa)列入受监管溶剂清单,限量值为0.1 %。目前国际上并无针对纺织品及其相关产品有机溶剂残留的方法标准。 gEq6[G
上述几类生态安全测试项目是近来欧美各国高度关注的检测项目,但目前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中,有的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如多环芳香烃、DMAc等),有的标准还不够完善(如表面活性剂残留)。因此,参照国际先进标准和测试方法,尽快制定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已是形势所迫,对完善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v[a4d&P
5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需要完善的方面 J`wx72/-ZW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了生态纺织品研究工作并制定了相关标准,基本上能够满足当前纺织品国际贸易对生态安全性能的各项要求,但还存在不完善的方面。 #rp)Gc
首先,我国生态纺织标准与国际标准不接轨。生态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及检测方法研究的速度明显滞后于国外出台标准的进程。如我国的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与Oeko-Tex Standardl00标准比较,我国的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还停留在其旧的版本上。 w2K>k/v{-
其次,我国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尚未形成国际化运作模式,多数标准没有外文版,造成国外买家即使愿意采用我国标准也无法顺利推行,同时部分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也落后于国际先进标准。 18y'#<X!
再者,我国生态纺织标准实施监控难。目前国际标准都是重基础标准轻产品标准,而具体质量要求往往由企业、买家自行掌握;国外先进纺织品标准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制定,考核项目更接近实际。国内,多数合资企业、独资企业以及有出口任务的企业,采用协议标准,按供需双方的协议合同考核和验收产品[10]。 ffaMF~+
因此,为了更好促进我国生态纺织品行业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国际上相关纺织品法规动态,紧跟国际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潮流,注重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及时制定新标准,修订、改进现有标准,不断充实完善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我国纺织产品的生态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纺织品贸易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BfZ
参考文献: <,9rXjeRl
[1]梅自强.我国棉纺织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Xm%S
[J].棉纺织技术,2008,36(1):2-4. j
fZ)
[2]姜怀.生态纺织的构建与评价[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Ul:M=8nE%
[3]王建平,吴岚.欧共体最新生态标准[J].印染,2002(10):31-38. Q*/jQC
[4]窦明池,姚琦华,殷祥刚.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内容研究[J].印染助剂,2010(11):53-55. Wix4se1Ac
[5]李学洋,李淑芬,王利兵,等.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与Oeko-Tex Standard 100的差异[J].上海纺织科技,2011(5):50-52. !Eb!y`jK
[6]王建平,郑宇英,吴岚.中国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标准化的最新进展(一)[J].印染,2007(18):42-47. H7
Pw>Ta ;
[7] GB/T 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S]. ~Ecx>f4nX
[8]Oeko-Tex Standard 100 2011[S]. IZZ
$p{
[9]王芳,冯昭燕.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与Oeko-Tex标准对比[J].印染,2009(10):41-43. H(Ad"1~.#
[10]阎迪.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针织工业,2009(2):76-79. w-``kID
zB+zw\ncN
2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