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仪是完成气相色谱分析的主要工具,而要体现操作简单的特点,达到快速准确分析的目的,操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 cx$Gic:4
1.加热 qxMnp}O
由于气相色谱仪的生产厂家和质量的不同,给定温度的方式也不相同。对于用微机设数法或拨轮选择法给定温度,一般是直接设数或选择合适给定温度值加以升温。而如果是采用旋钮定位法,则有技巧可言。 o1OBwPj
1.1过温定位法 9H]Lpi^OH
将温控旋钮调至低于操作温度约30℃处,给气相色谱仪升温。当过温至约为操作温度时,配合温 )g@S%Yu
度指示和加热指示灯,再逐渐将温控旋钮调至合适位置。 2~p[7?sp'
1.2分步递进定位法 [rOaM$3|
将温控旋钮朝升温方向转动一个角度,升温开始,指示灯亮;当温度基本稳定时,再同向转动温控旋钮,开始继续升温;如此递进调节,直至恒温在工作温度上。 rt +..t\
2.调池平衡 &Rz,
J]
调池平衡,实际是调热导电桥平衡,使之有较为合适的输出。讲调节技巧,其实是对具有池平衡、调零和记录调零等调节功能的气相色谱仪而言。 6vf\R*D|A
第一步,用池平衡或调零旋钮将记录仪指针调至合适位置; `
e {BId
第二步,自衰减至16倍左右,观察记录仪指针移动情况; fd8#Ng"1
第三步,用记录调零旋钮将记录仪指针调回原处; IdRdW{o
第四步,退回衰减,观察记录仪指针移动情况; s3lwu :4f
第五步,用调零或池平衡旋钮将记录仪指针调回原处。 ^2M!*p&h
3.点火 c! H 9yk
氢焰气相色谱仪,开机时需要点火,有时因各种原因致使熄火后,也需要点火。然而,我们经常会遇到点火不着的情况。下面介绍两种点火技巧,供同行们相试。 *"G 8
3.1加大氢气流量法 X#+`e+Df
先加大氢气流量,点着火后,再缓慢调回工作状况。此法通用。 D?+
RJs
3.2减少尾吹气流量法 (@ea|Fd#4
先减少尾吹气流量,点着火后,再调回工作状况。此法适用于仍用氢气作载气,用空气作助燃气和尾吹气情况。 !J.rM5K
4.气比的调节 8g5V,3_6
氢焰气相色谱仪三气的流量比,有关资料均建议为:氮气∶氢气∶空气=1∶1∶10。但由于转子流量计指示流量的不准确性,事实上谁会去苛求这个配比呢?本人认为,为各气施以良好匹配、目的是既有高的检测器灵敏度又能有较好的分离效果,还不容易熄火。 &R\XUxI
本着上述原则,气比应按下法调节。 h1%y:[_
4.1氮气流量的调节 tm xP Oe
在色谱柱条件确定后,样品组分分离效果的好坏,氮气的流量大小是决定因素。调节氮气流量时,要进样观察组分分离情况,直至氮气流量尽可能大且样品组分有较好分离为止。 E0bFx5e5fu
4.2氢气和空气流量的调节
d x359
氢气和空气流量的调节效果,可以用基流的大小来检验。先调节氢气流量,使之约等于氮气的流量,再调节空气流量。在调节空气流量时,要观察基流的改变情况。只要基流在增加,仍应相向调节,直至基流不再增加不止。最后,再将氢气流量上调少许。 "X
?LAo
5.进样技术 \2eFpy(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一般是采用注射器或六通阀门进样。在考虑进样技术的时候,主要是以注射 u-/3(dKt
器进样为对象。 Y_shy6"KH
5.1进样量 w2<*$~C]
进样量与气化温度、柱容量和仪器的线性响应范围等因素有关,也即进样量应控制在能瞬间气化,达到规定分离要求和线性响应的允许范围之内。填充柱冲洗法的瞬间进样量:液体样品或固体样品溶液一般为0.01~10μl,气体样品一般为011~10ml,在定量分析中,应注意进样量读数准确。 0-
Yeu5A
(1)排除注射器里所有的空气 E#~2wqK
用微量注射器抽取液体样品进,只要重复地把液体抽入注射器又迅速把其排回样品瓶,就可做到这一点。 )ldUayJ
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可以排除注射器里所有的空气。那就是用计划注射量的约2倍的样品置换注射器3~5次,每次取到样品后,垂直拿起注射器,针尖朝上。任何依然留在注射器里的空气都应当跑到针管顶部。推进注射器塞子,空气就会被排掉。 Kk56/(_S
(2)保证进样量的准确 6 cr^<]v !
用经置换过的注射器取约计划进样量2倍左右的样品,垂直拿起注射器,针尖朝上,让针穿过一层纱布,这样可用纱布吸收从针尖排出的液体。推进注射器塞子,直到读出所需要的数值。用纱布擦干针尖。至此准确的液体体积已经测得,需要再抽若于空气到注射器里。如果不慎推动柱塞,空气可以保护液体使之不被排走。 m4\g o
5.2进样方法 BfEx'C
双手拿注射器。用一只手(通常是左手)反针插入垫片,注射大体积样品(即气体样品)或输入压力极高时,要防止从气相色谱仪来的压力把柱塞弹出(用右手的大拇指)。 <X9T-b"$h
让针尖穿过垫片尽可能深的进入进样口,压下柱塞停留1~2秒钟,然后尽可能快而稳地抽出针尖(继续压住柱塞)。 6;[1Jz]?i
5.3进样时间 )<tzm'Rc
进样时间长短对柱效率影响很大。若进样时间过长,遇使色谱区域加宽而降低柱效率。因此,对于冲洗法色谱而言,进样时间越短越好,一般必须小于1秒钟。 QD
l
)92z
-y9P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