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506阅读
  • 0回复

[曝光台]白酒塑化剂风波:敷衍消费者必付代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mike
 

发帖
173
世科币
248
威望
408
贡献值
146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3
— 本帖被 admin 从 公众专区 移动到本区(2012-12-08) —
关键词: 白酒塑化剂
 去年饮料、方便食品以及药物不断爆出塑化剂超标之后,消费者可谓谈“塑”色变。因此当酒鬼酒一款白酒被爆出一种塑化剂成分被检测出超标260%时,近十年来白酒行业的一次“地震”就此引发。
  起初企业还在质疑第三方商业机构检测的权威,坚称其产品符合相关标准,但据国家质检总局21日下午公布的《湖南省质监局报告酒鬼酒样品初检情况》,质监局检测数据与此前数据相近,酒鬼酒中的塑化剂D BP确实严重超标。这一结果意味着什么,接受过去年塑化剂风波洗礼的消费者很快便心知肚明:酒鬼酒中被指超标的D BP,毒性超过此前台湾塑化剂风波中的主角D EH P,它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
  官方的检测无助于企业洗白,也许唯一可以让其自慰的是,虽然在官方检测中D BP严重超标,但湖南省质监局称,“据湘西自治州质监局对酒鬼酒公司进行执法检查,截至11月20日17时30分,没有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行为。”
  显而易见,产品中超标的塑化剂是否人为添加,性质迥然有别。针对官方这个报告,很多业内人士表示,在生产白酒过程中生产企业蓄意添加增塑剂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因在白酒中掺入增塑剂对白酒的理化性质没有任何帮助。也就是说,白酒生产企业没有人为添加塑化剂的利益驱动。但也有专家指出,塑化剂可以让饮料稳定,不发生油水分离,添加塑化剂是为了增加饮料中的黏稠口感。看来,从利益驱动的角度去判断白酒生产企业是否存在人为添加塑化剂的动机,专业人士的看法并不一致。这种不一致肯定会影响公众,他们愿意相信企业不是故意作恶,也愿意相信官方“非人为添加”的结论,但前提是需要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无论人为添加还是相反,只是事件性质上的一种划分。当业内人士为企业是否会人为添加塑化剂的问题哓哓争辩时,消费者的一个疑问是:如果不是有意添加,那严重超标的D BP给我们造成的损害是否就降低了呢?如果企业对这种非人为添加但“自然含塑”的现象早就了然,却始终放任不管,在性质上又与人为添加区别何在?
  遗憾的是,据媒体报道,白酒行业对塑化剂其实远非陌生。业内人士透露,去年中国台湾塑化剂风波之后,行业在过去一年都在进行内部整顿,比如将塑料管道换成不锈钢管道,“之所以没有公开是因为怕引起消费者恐慌。”而中国酒业协会在酒鬼酒事件曝光之后也表示,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易言之,远在本次第三方商业机构检测之前,酒业协会就已经发现了中国白酒产品基本都含有塑化剂成分,只不过一直未对外公布而已。
  不可能不知道塑化剂的危害,为什么发现了本行业产品中的塑化剂成分却秘而不宣?除掉“怕引起消费者恐慌”这个不值一驳的理由,其原因或许有二:首先是在白酒行业检验国家标准里,没有塑化剂检验这一项,既然国家标准缺失,而公布产品中存在塑化剂成分又会给本行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对酒业协会来说,在这个问题上当然是“一动不如一静”;其次不能不归咎于一种侥幸过关的心理。国家没有相关检测,自己又非故意添加,而且企业和消费者在产品知情权上存在着天然的不对称,谁能断定酒中的塑化剂成分就一定会暴露于天下呢?
  正所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在资讯开放而且多元的社会,在消费者权利日益受到珍视的时代,产品的任何缺陷都不可能长久得到掩盖。
  酒鬼酒事件致白酒股蒸发300多亿元,其他知名酒企发表的“排塑”声明遭到公众的讪笑,如是种种都在证明本次事件非仅关系一家企业,而是整个行业的一次危机。事实再次证明,敷衍消费者必将付出代价。
  应对这样的危机,白酒行业非拿出足够的认真和坦诚不可。关于塑化剂的真相如何,赶快公布;标准缺失,赶快修订;以往对消费者的敷衍,赶快道歉。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