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665阅读
  • 2回复

[化妆品]化妆品生产工艺基础(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分析测试
 

发帖
85
世科币
211
威望
125
贡献值
19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 本帖被 admin 从 化学化工 移动到本区(2012-12-10) —
对不起!您没有登录,请先登录论坛.
_mA[^G=gY  
$5%tGFh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分析测试

发帖
85
世科币
211
威望
125
贡献值
19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11-17
(三)转相的方法 vseu k@>  
Z</$~ T  
      所谓转相的方法,就是由O/W(或W/O)型转变成W/O(或O/W)型的方法。在化妆品乳化体的制备过程中,利用转相法可以制得稳定且颗粒均匀的制品。 +4B>gS[ F  
tw\/1wa.  
      (1)增加外相的转相法 'OkF.bs  
?ry`+nx  
      当需制备一个O/W型的乳化体时,可以将水相慢慢加入油相中,开始时由于水相量少,体系容易形成W/O型乳液。随着水相的不断加入,使得油相无法将这许多水相包住,只能发生转相,形成O/W型乳化体。当然这种情况必须在合适的乳化剂条件下才能进行。在转相发生时,一般乳化体表现为粘度明显下降,界面张力急剧下降,因而容易得到稳定,颗粒分布均匀且较细的乳化体。 ECU:3KH>MF  
H.!M_aJH  
      (2)降低温度的转相法 :2K0/@<x  
ks 3<zW(  
      对于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稳定的O/W型乳液,在某一温度点,内相和外相将互相转化,变型成为W/O乳液,这一温度叫做转相温度。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浊点的特性,在高于浊点温度时,使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断裂,导致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下降,即亲水力变弱,从而形成W/O型乳液;当温度低于浊点时,亲水力又恢复,从而形成O/W型乳液。利用这一点可完成转相。一般选择浊点在50-60℃左右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将其加入油相中,然后和水相在80℃左右混合,这时形成W/O型乳液。随着搅拌的进行乳化体系降温,当温度降至浊点以下不进行强烈的搅拌,乳化粒子也很容易变小。 /R 2:Js  
nuhKM.a{  
      (3)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转相法 vYrqZie<  
!W .ooy5(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体系中,如加入少量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将极大地提高乳化体系的浊点。利用这一点可以将浊点在50-60℃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油相中,然后和水相在80℃左右混合,这时易形成W/O型的乳液,如此时加入少量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加强搅拌,体系将发生转相变成O/W型乳液。 V 7%rKK  
`NyvJt^<  
      在制备乳液类化妆品的过程中,往往这3种转相方法会同时发生。如在水相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油相中加入十八醇聚氧乙烯醚(EO10)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相温度在80-90℃,水相温度在60℃左右。当将水相慢慢加入油相中时,体系中开始时水相量少,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也极低,温度又较高,便形成了W/O型乳液。随着水相的不断加入,水量增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也变大,体系温度降低,便发生转相,因此这是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MXSPD# gN  
cZ%weQa#N)  
      应当指出的是,在制备O/W型化妆品时,往往水含量在70%-80%之间,水油相如快速混合,一开始温度高时虽然会形成W/O型乳液,但这时如停止搅拌观察的话,会发现往往得到一个分层的体系,上层是W/O的乳液,油相也大部分在上层,而下层是O/W型的。这是因为水相量太大而油相量太小,在一般情况下无法使过少的油成为连续相而包住水相,另一方面这时的乳化剂性质又不利于生成O/W型乳液,因此体系便采取了折中的办法。 W ?5^cEF  
YPFjAQ  
      总之在需要转相的场合,一般油水相的混合是慢慢进行的,这样有利于转相的仔细进行。而在具有胶体磨、均化器等高效乳化设备的场合,油水相的混合要求快速进行。 '@ (WT~g  
]B5qv6  
      (四)低能乳化法 d^!)',`  
 -*M/,O  
      在通常制造化妆品乳化体的过程中,先要将油相、水相分别加热至75-95℃,然后混合搅拌、冷却,而且冷却水带走的热量是不加利用的,因此在制造乳化体的过程中,能量的消耗是较大’的。如果采用低能乳化,大约可节约50%的热能。 m}'kxZTOm  
O*`] ]w]  
      低能乳化法在间歇操作中一般分为2步进行。 zdlysr#  
cX 9 !a,  
      第l步先将部分的水相(B相)和油相分别加热到所需温度,将水相加入油相中,进行均质乳化搅拌,开始乳化体是W/O型,随着B相水的继续加入,变型成为O/W型乳化体,称为浓缩乳化体。 OjCTTz  
J/:9;{R  
      第2步再加入剩余的一部分未经加热而经过紫外线灭菌的去离子水(A相)进行稀释,因为浓缩乳化体的外相是水,所以乳化体的稀释能够顺利完成,此体。如果做成W/O型乳化体,先将油相加入水相生成O/W型乳化体,再经转相生成W/O型乳化体。 kid3@  
)[.FUx  
      这种方法制得的乳化体颗粒也较细,因此常采用此法。 y)0r%=  
.z^ePZ|mV  
      (4)初生皂法 u]lf~ EE  
q"7rd?r52  
      用皂类稳定的O/W型或W/O型乳化体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制备。将脂肪酸类溶于油中,碱类溶于水中,加热后混合并搅拌,2相接触在界面上发生中和反应生成肥皂,起乳化作用。这种方法能得到稳定的乳化体。例如硬脂酸钾皂制成的雪花膏,硬脂酸胺皂制成的膏霜、奶液等。 56Z 1jN^U  
u[5*RTE  
      (5)交替加液的方法 2R66 WK Q  
2I(b ad  
      在空的容器里先放人乳化剂,然后边搅拌边少量交替加入油相和水相。这种方法对于乳化植物油脂是比较适宜的,在食品工业中应用较多,在化妆晶生产中此法很少应用。 KAVe~j"  
M S$^m2  
      以上几种方法中,第1种方法制得的乳化体较为粗糙,颗粒大小不均匀,也不稳定;第2、第3、第4种方法是化妆品生产中常采用的方法,其中第2、第3种方法制得的产品一般讲颗粒较细,较均匀,也较稳定,应用最多。 B QmHYar  
 
离线分析测试

发帖
85
世科币
211
威望
125
贡献值
19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11-17
(三)转相的方法 )> >Tj7  
N_<wiwI <  
      所谓转相的方法,就是由O/W(或W/O)型转变成W/O(或O/W)型的方法。在化妆品乳化体的制备过程中,利用转相法可以制得稳定且颗粒均匀的制品。 }C6RgE.6<  
)o4B ^kq  
      (1)增加外相的转相法 ]dvNUD   
04npY+1 8%  
      当需制备一个O/W型的乳化体时,可以将水相慢慢加入油相中,开始时由于水相量少,体系容易形成W/O型乳液。随着水相的不断加入,使得油相无法将这许多水相包住,只能发生转相,形成O/W型乳化体。当然这种情况必须在合适的乳化剂条件下才能进行。在转相发生时,一般乳化体表现为粘度明显下降,界面张力急剧下降,因而容易得到稳定,颗粒分布均匀且较细的乳化体。 c_p7vvI&c0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