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电源安全事故的频繁出现,针对该行业的安全漏洞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12月17日,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2014年移动电源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结果表明,抽检的60批次移动电源无一不符合检验标准。
负责本次抽检的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电学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介绍,本次风险监测依据CIAPS0001-2014《USB接口类移动电源》标准和国家质检总局抽查方案。产品主要问题表现在:外壳不防火仍然是重大安全隐患;此外,影响产品性能的问题较多,主要是产品性能的关键参数额定容量和转换效率符合率极低。
外壳不防火或致爆炸 安全隐患大
作为一种以化学电池为主要构件的产品,移动电源如果使用不当或正常使用情况下产品保护机制设计不合理,将有可能引发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
检测专家介绍,由于移动电源的结构中没有专门的散热通道,然而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热,导致内部温度升高,是诱发锂电池起火、爆炸的因素之一。
“标准要求,移动电源的外壳需要具备防火能力。检测中,27批次样品外壳点燃后不会熄灭,没有阻燃功能,这说明大多数生产企业对于移动电源外壳必须是防火的,没有概念。”检测专家说。
容量虚标问题突出 电能转换效率低
对于容量虚标,检测专家指出,监测结果表明,60批次样品中有26批次样品不符合要求。其中有10批次样品涉嫌容量虚标,最严重的虚标,电池容量只能达到制造商明示值的56%,也就是说,10000mAh的电芯实际上只有5600mAh。
检测专家强调,目前市销产品上标注的容量均为移动电源电芯容量,又称为电池能量,不等同于移动电源实际能够释放的能量。
因为电芯的电压为3.7V,不能直接为智能手机充电,需要经过升压电路的转换,将电压升到USB标准电压5V后,才能为智能手机充电。这一过程中,移动电源的额定容量发生变化。
【例如10000mAh的电池容量,理论上完成转换的移动电源额定容量为7400mAh】消费者应注意两者的不同。
检测专家指出,并非标称容量大的产品,提供的电量就多,转换效率决定了3.7V的电池能量转换到消费者能利用的5V电能过程中损失了多少电量,利用率有多高。本次风险监测中,该项目符合率仅为38%,其中最低转换率仅为71.85%,因此也带给消费者以容量虚标的感受。
多品牌移动电源“上黑榜” 检测专家支招如何选购
本次抽检中,34批次样品来源于电子商务平台,26批次样品来源于实体店。涉及的品牌包括EAGET、酷比魔方、三星、DBK迪比可、MI小米等47个主流品牌各档次的产品,单价从40元到378元不等,但无一符合抽检标准。
检测专家建议,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尽量购买金属外壳的移动电源。因为金属外壳在移动电源的产品结构中起到散热器的作用,可以将锂电池的热量通过金属外壳散发,从而减少起火和爆炸风险。
此外,不要一味贪图容量大,要根据用途选择合适的输出电流,并注意电源充电结束后要及时断电,避免长时间通电造成的风险。
对于价格问题,检测专家提醒,例如10000mAh的产品,考虑到正常的材料和成本已经超过60元,因此不建议消费者选购60元以下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