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定量确认方法 ,.kha8v
j!U-'zJ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 ,n3a
gkPO>
IOqwCD[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氯霉素是一种灵敏度较高、可靠性较强的一种方法,此法重复性好、假阳性少,可以进行定量鉴定,但检出限较高,为5~10 μg/kg,回收率偏低。因为动物体内成分复杂,一些杂质干扰测定,应用该法检测时,对于样品预处理必须仔细谨慎,以提高测定准确性和灵敏度。 P_*" dza
?u "
4@
Keukens等(1986)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和确证在可食用的动物组织中的氯霉素残留。筛选方法是将试样用蒸馏水提取,提取液通过Extrelut柱(Merck 11737),二氯甲烷洗脱,氮气吹干,用水溶解残留物并与甲苯分配,水相用于色谱分析。检出限为5 μg/kg,添加水平为10 μg/kg时的回收率为58%。确证方法:用乙酸钠缓冲液提取,加入葡糖苷酸酶和芳基磺酸酶于37 ℃孵育16 h,再加入200 mL乙酸乙酯和20 g氯化钾,将有机相浓缩后溶于二氯甲烷-石油醚(1﹕1),通过硅胶Sep-Pak柱,用石油醚以及乙酸乙酯-正己烷(1﹕1)洗涤层析柱,然后用乙酸乙酯-正己烷(7﹕3)洗脱,将洗脱液浓缩后溶于Tris缓冲液(pH 10.4),乙醚萃取氯霉素,浓缩后溶于水和甲苯,水相用于色谱分析。该方法能确证10 μg/kg以上的氯霉素残留,回收率为85%。 q,93nhs "
5hQE4/hH
Nagata等(1992)报道了用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动物肌肉和养殖鱼肌肉中的甲砜氯霉素和氯霉素残留方法。试样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浓缩至干,将残留物溶于3%氯化钠溶液,正己烷脱脂,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干乙酸乙酯后用正己烷溶解,过Sep-Pak Florisil柱净化后,用ODS柱分离,225 nm或270 nm检测,当氯霉素为0.1 μg /g时平均回收率大于74.1%,检出限量为10 μg/kg。 Gn ~6X-l
ZWc]$H
?
比利时的Degroodt J.M.(1992)用HPLC及碘斯特光阵研究检测了鱼中氯霉素和硝基呋喃的残留。氯霉素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经石油醚和n-戊烷纯化,然后用HPLC及光阵检测器(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于280 nm处检测。样品回收率在69%~88%之间,研究表明,检出限可达2 μg/kg。 O(D~_O.
x{n`^;Y1
王秉栋(1991)报道了动物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试样处理:将试样用一定量的无水硫酸钠研成干粉状,加1 mol/L乙酸钠缓冲液20 ml、乙酸乙酯10 ml,振荡提取,过滤,残渣用乙酸钠缓冲液洗涤,并入提取液,分出有机层,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提取液再用饱和氯化钠洗涤两次,乙酸乙酯浓缩后,用10 ml 20%乙腈水溶液溶解,再用20 ml石油醚脱脂,水层用于分析。色谱条件:Hypersil H5 ODS柱,10 cm×4 mm,流动相为水-乙腈-1 mol/L乙酸钠缓冲液(80﹕20﹕1),检测波长280 nm。 c'%-jG
)\
GP?M!C,/}k
李兰生(1997)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对虾体内氯霉素的残留量,并进行了氯霉素在对虾体内的动力学研究。试样制备:对虾组织中加入与试样等量的蒸馏水,匀浆,加入4倍量甲醇,振摇提取,离心后上清液分析。分离条件:μ-Bondapak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在氯霉素添加浓度为2.5 mg/kg时的回收率为91.2%。 |=`~-i2W
$~VRza 8Q
2.2 气相色谱法 Sjvdirr
5-aj2>=7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是高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快速,应用广,还可用于制备高纯物质。它可以对于分配系数相差很近的组分进行分离,从而分离出极为复杂的混合物。检出限低,有许多高灵敏、通用性或专一性强的检测器供选用,如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氮磷检测器(NPD)等,检出限一般为μg/kg级,常用于抗生素药物残留的检测。但是大多数兽药极性或沸点偏高,需繁琐的衍生化步聚,因而限制了GC的应用(李俊锁 1997)。 * w?N{.
@k,z:~[C=
气相色谱检测法中最为灵敏的方法是1974年10月AOAC年会上由Jacobson等人提出的(Jacobson 1974)。该方法用乙酸乙酯提取动物组织中的药物,用含4% NaCl溶液的正己烷去除脂类物质,通过硅藻土色谱柱提纯净化,加入四甲基硅烷(TMS)衍生化,最后进样检测。肌肉样品的回收率大于80%,检出限低于1 μg/kg。色谱条件:电子捕获检测器(ECD),Gas-Chrom Q色谱柱(含有4% Se-30),流动相为氩-甲醇(95﹕5)。 N/%WsQp
B@&4i?yJ
王建华(2001)研究报道了同时测定鱼肉中氯霉素和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样品中待测物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至干,溶于水,用正己烷脱脂,水层过Sep-C18小柱净化,甲醇洗脱后,用BSTFA-TMCS衍生,加入甲苯并用水灭活衍生过程,用带有63Ni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当添加水平为5~20 μg/kg时,回收率为80%~108%。相对标准偏差为4.5%~11%,线性相关系数r>0.997。 e+~\+:[?
Al}6q{E9+8
_I@9HC 4
2.3 其它分析方法 .E`\MtA
'[AlhBX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可弥补GC和HPLC的不足,但不可能取代二者。SFC最大优点是可以方便地连接各种灵敏的检测器(MS,ECD等)。 a1EOJ^}0
r_
I5.gK
毛细管区域电泳(CZE)兼有高压电泳的高速、高分辨率和HPLC灵活、高效的优点,可简化样品前处理、多残留分析以及使分析自动化。目前,CZE的主要问题是样品量太少,限制了检测的灵敏度,CZE-MS可能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李俊锁 1997)。 #.rdQ,)<
NjVYLn<.r
3 联用技术 f(/lLgI(
d' !]ZWe
各种分析技术联用是现代兽药残留分析乃至整个分析化学方法上的发展特点。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这一趋势。联用技术可扬长避短,一般兼分离、定量和定性(分子结构信息)于一体,因而特别适用于确证性分析。常见的联用技术,有TLC-MS、LC-MS、GC-MS、SFC-MS、CZE-MS、LC-NMR等。 'GNK "XA^
6HT;#Znn
TLC-MS是最简单的离线联用技术。LC-MS现在已进入实用阶段,其灵敏度较荧光检测器高1个数量级,能方便地对ng/kg级的兽药残留组分进行检测与结构确证,是美国FDA推荐使用的氯霉素确证方法。GC-MS已相当成熟,主要采用电子轰击源(EI)和负离子化学源(NCI),EI源的气质联用法的检出限一般高于5 μg/kg,NCI源的气质联用法灵敏度高,检出限可达到0.1 μg/kg,但NCI源的气质联用仪的普及性较差。 '~5LY!H(pT
-.1y(k^4E
Tomoko Nagata等(1996)报道了用GC-MS法检测黄尾鱼肌肉中的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的残留。该方法采用了对3种药物具有相似响应因子的电子捕获检测器(ECD),使得3种药物能在低浓度时同时检测到。用乙酸乙酯提取药物,并将提取液蒸干,残存物溶于NaCl溶液中,加适量正己烷去除脂类物质,然后再用乙酸乙酯提取药物,蒸干后将残留物用正己烷溶液和乙醚溶解,用Sep-Pak到Florisil柱提纯净化,提取物在50 ℃条件下经衍生化后,用气谱-质谱联用机检测。药物由包被有5%苯基甲基硅的毛细管柱分离,回收率大于65%,最低检出限为5 μg/kg。 T$>WE= Y
GZEc l'h*
总的说来,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建立起来的免疫学测定方法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试样预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现在已出现一些试剂盒产品,使用方便,因此,在现场监控和基层的大规模筛选检测中,免疫学检测方法更实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M.fLQ?
<fZyAa3}
国际上公认的定量确认方法仍是理化分析法,主要是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这两种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假阳性少,缺点是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仪器化程度高且价格昂贵,分析速度慢。二者相比较,由于HPLC检出限较高,已逐渐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对检测方法检出限的要求。联用技术出现后,LC-MS由于灵敏度高,检出限更低,结果精确可靠,在氯霉素残留的分析中正逐渐代替单一的色谱技术。 `ZU($!(
=#;3Q~:Jl^
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目前在氯霉素残留检测工作中,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样品进行初期筛选,用配有ECD的气相色谱仪及GC-MS联用技术进行确认及定量分析,检出限可以达到1 μg/kg,完全能够满足目前检测工作的需要。并且即将采用LC-MS技术,可使检出限水平达到0.1 μg/kg,与国际当前先进水平接轨。 '.on)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