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材料化工 » 正文

国内实现近红外荧光材料温和条件合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3-05-31  浏览次数:862
核心提示: 日前从洛阳师范学院获悉,该校副教授冯勋带领的研究小组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近红外荧光材料温和条件的简便合成。相关成果即将发表
 日前从洛阳师范学院获悉,该校副教授冯勋带领的研究小组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近红外荧光材料温和条件的简便合成。相关成果即将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道尔顿汇刊》。

  据了解,由于人体组织在0.8~1.0微米的波长范围内几乎是透明的,这使得近红外荧光具有很强的组织穿透能力,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荧光探针生物活体成像、细胞检测疾病诊断等。

  目前获得应用的近红外荧光材料有三类:一是传统的有机近红外荧光染料;第二类是半导体量子点;第三类是稀土配合物类近红外材料。

  冯勋介绍说,对第三类材料,以往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多级分步合成获得d-f异核配位化合物,使过渡金属配位单元敏化稀土离子发出强光。

  冯勋研究小组针对仅限于紫外区激发、发光强度较低等稀土发光成像材料的突出问题,设计、合成了含有发色基团的共轭新配体。目前,研究人员已探索在140 摄氏度条件下,以常见的水溶液为反应介质,通过一步反应法制备新型d-f异核配位聚合物晶体材料。该材料基于光谱转换和近红外发射荧光,具有稳定性好、无污染、光致发光强度高、成本低廉等特点,在生物细胞成像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1499.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