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生物医药 » 正文

推进“互联网+”医疗的七种武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5-07-21  浏览次数:1182

 武器之三:瞄准细分领域升维发展医疗可穿戴设备
推进“互联网+”医疗的七种武器
  三、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有哪些玩法?
  可穿戴设备的医学价值日渐凸显。用户认知率的提高直接拉动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在2014年实现了200%以上的增长,销售额达到45.5亿元。健康监测设备品牌FITbit上市首日股价暴涨50%更增强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信心。2014年,我国互联网医疗14%的融资资金投向了可穿戴设备。互联网艾美仕咨询(IMS)报告称,健身和医疗可穿戴设备将在可穿戴设备市场占据60%乃至更多份额。瑞士公司Soreon研究预测,到2020年可穿戴设备能帮助挽救130万人的生命。
  我国现阶段医疗可穿戴设备功能不强。国内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已超过150款,主要面向大众、儿童、老人、女性、婴幼儿和孕妇等群体,提供对运动、睡眠、体温、心率、血压、皮肤水分、孕妇胎心、脑电、体围等体征数据的记录和监测功能。由于缺乏“杀手级”应用,现有设备的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其中重要原因在于现有可穿戴设备的医学价值相对较小,没有契合用户刚需,导致用户参与度不高。
  未来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创新方向。从国外发展情况看,医疗可穿戴设备往往专注于医疗技术细分领域的产品创新和应用。1.记录更精细化体征数据的可穿戴设备。除了记录常规体征数据外,还可记录皮肤温度、眼球活动等数据。2.具备血糖、甲状腺、眼部疾病等检测功能。例如Scripps Health公司的纳米传感器可通过注射进人体来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3.具备生物识别、提醒功能。Bionym公司研发的Nymi腕带可以通过心跳数据来生成唯一的ID并解锁设备;Lir Scientific公司研发的Brightly设备通过生物传感器提醒慢性病尿失禁患者应该小便的时间。4.针对特定人群的可穿戴设备。比如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健康腕带,能帮助父母监测宝宝睡眠、心率等信息的婴儿脚环等。
  武器之四:将医疗数据转化成生产力
推进“互联网+”医疗的七种武器
  四、“互联网+”医疗,可以共享、开放哪些数据?
  人工智能系统Watson在“阅读”全部7万份相关数据资料基础上,短时间内发现了8个新的标靶药物。而靠人工研究,全世界所有肿瘤研究人员每年可能仅能发现一个新的潜在标靶药物。
  医疗数据爆发式增长,并呈现复杂多元特征。传统意义上,医疗数据包括病人基本数据、入出转院数据、电子病历、诊疗数据、护理数据、医学影像数据、医学管理、经济数据等产生于医院的临床数据。随着智能设备和电子病历普及引发医疗数据呈现几何倍数增长,医疗数据更包含了可穿戴设备收集的自我量化数据、网络数据、医学研究或疾病监测的数据等所有与医疗健康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与个人生命息息相关,不仅重要、敏感,而且更具复杂性和多样性。据统计,到2020年,全球医疗数据将急剧增长到35ZB,相当于2009年数据量的44倍增长。基于如此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对临床操作、付款/定价、药物研发、公众健康等都有着巨大的作用。麦肯锡在其研究中指出,排除体制障碍,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美国的医疗服务业一年创造3000亿美元的附加价值。
  我国医疗数据共享、开放面临“三座大山”。一是数字化程度不高导致“原材料”缺乏。我国医疗行业每年的IT投入规模仅占卫生机构支出的0.8%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电子病历、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体检中心管理系统等临床信息系统的实施比例均不足50%2。二是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无法流动。由于数据采集交换标准、接口不统一,医院内部及医院之间多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医疗数据的离散分布削弱了医疗系统的数据整合和挖掘能力。三是隐私壁垒导致数据无法大规模使用。医疗记录、疾病档案往往涉及个人隐私,但如何对数据进行脱敏和规范管理,以保证在不泄露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实现医疗数据的深度应用,还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
  我国或许可以这样开放共享医疗数据?一是医疗服务消费者端数据的标准化与开放共享。这涉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药物不良反应、可穿戴设备采集的健康数据等。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向社会开放的第一批数据就是2004-2013年FDA收到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数据。对医生进行评价和的医疗领域的“大众点评”网站在美国已有40-50家。二是基于医联体、医生集团等实现区域数据共享。医联体通过纵向医疗数据的打通共享,有利于抑制医院过度医疗、重复检查、重复用药。自2008年至2014年2月底,上海医联工程的实施为病人累计节约近8000万元的医疗费用。三是鼓励互联网公司与医疗机构合作共享数据。腾讯近期与贵州百灵达成“互联网+慢性病医疗服务”战略合作,双方将依托腾讯丰富的用户数据基础,构建慢性病用户大健康数据中心,贵州百灵则基于这些数据研发、生产、临床检测相关药物,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远程医疗咨询、管理与诊疗服务。
  表1国外医疗数据开放情况
推进“互联网+”医疗的七种武器
  资料来源:法国卫生部开放数据委员会报告
  武器之五:鼓励医生/医院主动拥抱互联网
推进“互联网+”医疗的七种武器
  五、互联网+医疗,是谁羁绊了你飞翔的翅膀?
  医生资源有限,即便是“互联网+”也难以逾越知识密集型的专业壁垒。互联网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虽然可以提高医疗资源和患者需求之间的匹配效率,但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医疗资源——特别是医生——供给。因为医疗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壁垒。相比英国每10000病人配有27.4名医生的水平,我国仅能达到17.4人,优质的医生资源极度稀缺。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医生的短缺,但仍是以医生的参与为首要条件。因此,如果“互联网+”医疗,没有医生/医院的深度介入,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就得不到实质解决。
  医生/医院需主动拥抱互联网,推动“互联网+”向诊疗环节渗透。美国政府很早就从政策和财务两方面鼓励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减少浪费。医生/医院的强力驱动,催生出一大批为之服务的业态和公司。在美国移动医疗的七大商业模式中,为医生/医院提供“互联网+”服务是主流模式。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医疗公司Epocrates通过智能手机App为医生提供全面的用药和临床参考,其用户覆盖了全美80%的临床医生。加拿大创业公司也多以为医生提供诊断服务为主,例如Cogniciti(检测老年痴呆症)、Eyeread(诊断儿童学习障碍)、Figure 1(医学图像和病历数据库)。调研公司Allied Market Research经统计,诊断、监测和治疗三项服务在全球移动健康服务领域已经占到了该市场74%的份额。
  六、国外版的“互联网+”医疗,我们可以借鉴什么?
  国外面向医院、医生、零售药房、制药企业的“互联网+”医疗创新加速涌现和迭代,在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扩展服务时空性、最大化医疗资产利用率、加快新药研发速度等方面表现突出。
  借鉴1:Epocrates:为医生提供手机端的临床信息
  Epocrates成立于1998年,是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医疗公司。其服务形式是为医生提供手机上的临床信息参考,其主打产品是药品和临床治疗数据库。公司用户超过100万人,约有80%的美国医生使用该Epocrates的产品。这款软件有着数以千计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信息,包括药效、副作用、剂量、药物相互作用、价格、医保情况等,可为医护人员提供便利的查询功能,并且还有许多其他专业医疗功能,甚至还能通过软件进行医疗计算。基于Epocrates服务,医生每天可节省20分钟以上的临床决策时间。
  借鉴2:在零售药房开诊所
  美国最大的零售药房西维斯(CVS Caremark Corp)首创在零售药店里开展MinuteClinics小诊所服务,主要为消费者提供三大类疾病诊疗服务:普通疾病服务,轻微外伤以及皮肤病服务,面向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监测服务。每个诊所配有一套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和一位有经验的医生。医生不需要在诊所办公,护士或实习医生有问题可随时打电话求助。病人的每次就医信息,都会被记录下来。患者的电子病历也可以与其他医疗机构共享。沃尔格林(Walgreens)、克罗格、沃尔玛等也都开设了类似CVS的服务。这类店内诊所不需要预约或等很长时间,而且服务周到、成本更低。全美10%的儿童和16%的成人都使用过这类服务。
  借鉴3:医疗设备领域的“Uber”
  Cohealo是一家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医疗初创企业,成立于2012年。他们开发了一系列技术与工具,帮助医院最大化地使用其最昂贵的医疗设备。公司发现设备每提高5%的使用效率,可降低20%的设备成本。因此该公司致力于帮助医院最大化现有资源设备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盈利水平。该公司目前在4个领域为医院提供解决方案:Cohealo+C-Suit,Cohealo+Finance,Cohealo +Clinical,Cohealo+Supply Chain。主要通过连接所有的设备以消除出租或购置设备的冗余量。号称“医疗设备领域的Uber”的Cohealo于2013年10月拿到了150万美元的种子融资。
推进“互联网+”医疗的七种武器
 
  来源:腾讯研究院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12158.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