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信息技术 » 互联网 » 正文

揭秘互联网流量作弊:长期存在 成行业潜规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4-11-10  浏览次数:895

    在该网站同时进行的网友调查中,“你认为网站流量作弊现象是否严重”的问题里,81%的网友选择“非常严重,很多新兴网站都在作弊”。

    阳淼认为,流量作弊这个产业出现的时间不止七八年,很可能有互联网的时候就出现了。

    方东兴告诉记者,使用流量作弊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是与利益、广告收入相关,有些则是因为需要亮眼的排行榜、行业排名,有的则需要较大的数据吸引投资者。

    另一个因素则是竞争。“你不作弊,对手作弊了,对你会很不利。排名低于对手,就会处于弱势地位,不利于竞争。”方东兴表示,这个背后有很多很复杂的因素。

    除外部竞争外,网站中不同部门、不同频道之间都会有竞争,依靠流量的排行来激烈角逐。

    “专门帮着作弊的公司其实也是有偿服务的。”方东兴说,另一种情况是,网站自己弄虚作假,比如淘宝网站,一些商家搞出虚假订单量,吸引客户,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客观上来说,行业会造成一些泡沫,但是整体来说,这就是一个需求。具体情况大家都知道,还是有很多方式去检测的,你是瞒不住的。还有就是看着热闹一点,其实具体影响没多大。”阳淼告诉记者。

    多位互联网的广告主告诉记者,他们对流量作弊并不陌生,也琢磨出一些规律最大限度防止作弊行为。例如,在没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各日PV值波动较大,或者24小时内每小时的IP访问量大致平均等。

    阳淼表示,如果在行业内,大家对这种现象都很了解,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有时出现的问题是“忽悠行业外的人”。“比如,政府网站来找人运营这个网站,那个人可以短期内把它刷得非常好看。”

    不公平的行业生态

    方东兴认为,在法律上,流量作弊几乎是“无从监管”。因为流量是网站自身的机密,外界很难获知,不像财务审计,相当于一个商业机密的组成部分,“网站自身统计都很难准确,外部就更搞不清楚了。”

    在李易看来,流量作弊带来的不公平来自更远的时刻。

    他分析,桌面互联网时代已经过去,门户网站也不热门,1.0时代的网站慢慢被边缘化,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了,“现在更多的精力是放在APP上面。抓排行榜,抓流量,更多的是集中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上面。”

    他说,这其中的方法是一样的,在预装上造假,在激活上造假,在活跃量上造假,“投资人看的就是这些东西,比如,下载的数量,周活跃量,月活跃量等,作假的商业链也是伴随着时代的潮流进化的。”

    李易举例,在APP时代,有的用户会看见手机里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这就是在预装的时候留有后门,需要的时候,可能会瞬间操纵几千万台的智能手机完成某些事情,之后再将其卸载掉。

    “老老实实做网站的,反而没有了竞争排名上的优势。”刘非对这种改变暂时没有适应。

    其实,流量作弊如何维权,这是早被媒体追问过的问题。

    “现在的规定很难上升到法律层面,起诉渠道也是没有的,大多都是不了了之。”李易说,白名单制度也很难起作用,“因为交给你检测的时候我这个APP是很干净的,认证之后,我再加入东西,请问你怎么去核实?”

    “在中国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靠行业自律是不可能的,比如在行业风投,他造假我能不造假吗?你侵犯我不侵犯,你融到了钱,我融不到,那我不就死了吗?刚性需求,生死需求,行业自律是不可行的。”他说。

    “这样的商业竞争,中国很难避免,它只是商业造假,生态就是这样,从道德上来说不太好,对于创业者来说可能不太公平,不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创业环境。”李易说,这个环境不是政府可以左右的,本身就是行业里面的生态,“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投资人境界的提升,会慢慢地会好起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9846.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