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热点综合 » 正文

如何深化改革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4-03-14  浏览次数:889
核心提示: 去年深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今年早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
       去年深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今年早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为深化改革建言献策。“当头炮”、“硬骨头”、“天花板”、“旋转门”、“玻璃门”等词汇在小组讨论中不绝于耳。全面深化改革对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不用赘述,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如何向深化改革要持续的动力。记者带着一些问题采访了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如何让各方形成合力?如何进一步增强改革活力,让改革释放更多红利?如何通过企业创新提高改革动力?

  做好简政放权

  形成改革合力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可谓改革“当头炮”,对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经取消了17项行政审批事项,占全部审批事项的30%,其中包括业内非常关注的取消电信业务资费审批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认定等。工信部表示,取消电信业务资费审批,主要考虑通过市场竞争来进一步推动电信业务资费水平的下降,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对资费的调控作用,全面提高电信市场经济运行效率。

  对于取消部分行政审批项目,有人也产生疑虑,认为行政审批尽管流程长但非常严格,对行业有一定规范作用,倘若一旦取消将审批交给第三方,是否会造成行业混乱?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西安未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茜认为,取消行政审批,恰恰能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作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以“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的认定”为例,工信部取消了企业这一资质的行政审批,若审批权从政府向第三方机构转移,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第三方机构为了保证自身在审批中的权威地位,会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并保证资质的含金量;倘若不能这样,该机构自然会被市场淘汰,甚至该项资质也会被淘汰,进而形成更合理的市场准入模式。

  “政府取消行政审批并不意味着政府就不作为,相反,政府在事前事后的监管中会更为严格,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王茜补充道。据悉,工信部在取消部分行政审批项目的同时,将加大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突出监管能力建设,探索建立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可以说,对于转变职能,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

  在职能转变、简政放权过程中,政府可以“放”和“转”,第三方机构又该如何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认为,社团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应该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支撑能力,才能把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做得更好,形成合力。不过,她坦言,目前社团组织在承担政府职能转移中同样也存在天花板、玻璃门和旋转门的问题,如政府职能转移缺乏相关规范指导、社团组织独立性不够、社团组织发展定位不清、缺乏开展工作的有效抓手等。“希望尽快制定政府职能转移方面的指导意见,规范政府职能转移的管理办法,并对社团组织加强分类引导和管理。”徐晓兰建议。

  支持非公经济

  增强改革活力

  “政府提出今年GDP增长7.5%的目标,我认为靠过去传统的办法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必须要依靠改革强大的动力激活各种所有制的积极性,特别是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这一块。”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周伯华向记者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将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电力、电信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

  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电信业对民营企业开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工信部对19家民营企业分两批发放了移动转售业务牌照,这标志着酝酿了好几年的基础电信业务对民营企业开放有了实质性进展。工信部部长苗圩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有无限的创造力,我相信他们拿到资质后会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各个方面取得跟以往电信制造企业不一样的成绩。”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经信委副主任胡树华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在大市场、大投资、大创新、大贸易的形势下,尤其相对于基础产业的国资垄断、支柱产业的外资控制,民营经济发展存在明显不足:市场主体数量偏少,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创新能力总体偏弱,发展方式急待转变;企业成长障碍尚存,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胡树华建议,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民营经济“全业进入”,对民营企业“全程培植”,政府要“全面服务”,把民营经济打造成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和跨越发展的主体力量。“全业进入”是指对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100%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全程培植”是指推动全民创业,聚集资源要素,扶持民企做大做强;“全面服务”是指完善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政府部门对民营经济的服务功能,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中建立民营经济服务监管系统。依据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建立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人才培训、技术创新、信息咨询、信用评价、法律维权等服务平台。对于如何促进非公经济领域大部分中小企业发展,胡树华表示,中小企业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着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此外,通过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鼓励自主创新,鼓励两化融合,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创业,增加就业。

  引导企业创新

  形成改革动力

  创新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创新占据着核心位置,推动着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震宇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我国应该围绕产业链建立创新链。“我们应该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形成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的导向。同时,强化企业这个创新主体,推动中小企业成为创新温床,吸纳更多产业精英参与技术创新项目决策,加快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政府层面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创新体系运行效率,灵活运用税收优惠、创新联盟等各类政策工具,引导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聚集,营造公平竞争和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以创新动力促进制造业的跃升。”张震宇表示。

  当然,谈到创新,就不得不提到企业创新,因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拥有主体地位。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对企业创新有自己的看法。孙丕恕认为企业创新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方向,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地位找准创新方向,不能盲目跟风;二是研发投入,企业创新是需要资金作为强有力的保障;三是人才的培养。“我认为,企业投入研发要实事求是,该投入多少就应该投入多少,这样才能保障创新开花结果,一些企业本身没有投入一定资金,却对外声称自己投入了,没干多少事却吆喝,这种现象应该遏制。另外,国家要支持那些真正拿出钱搞创新的企业。”孙丕恕强调。

  针对目前有些企业或专家对创新大谈特谈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经信委副主任傅新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专访时表示,中国创造固然重要,但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中国“智”造才是落脚点,创新只是手段,“智”造才是目的,企业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创新去走捷径,甚至投机取巧,这样是得不偿失的,毕竟制造业仍是全球竞争的主战场。目前,中国制造业走向高端需要很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匮乏已形成制造业升级的阻力,中国“智”造时不我待!


 
  来源:中国电子报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5121.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改革 创新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