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信息技术 » 互联网 » 正文

中国制造“谋变” 工业互联网生态落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5-09-15  浏览次数:982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曾公开表示,“很多企业介绍智能制造的经验,就谈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这其实是典型的工业3.0的内涵。如果说工业4.0引领未来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其制高点在哪里?应该是工业互联网。”
在“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愿景之下,中国工业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利用工业互联网的技术进步,推动中国制造的全面发展。未来,还亟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实现生产力的增长。海尔“透明工厂”
8月11日,海尔公司举行了一场“透明工厂”发布会,没有PPT、没有掌声、没有闪光灯,仅近通过智能制造工厂里的摄像头,就向全球实时公开工厂内的生产画面。
在海尔看来,传统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不再适应用户碎片化、个性化需求,互联互通的个性化柔性定制生产模式就成了新的发展方向。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机器人制造和管理自动化只是智能化的起点之一,因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升级,除了设备升级,更需要的是管理的自由,数据采集、反馈和分析的自动化。除了管理模式和先进设备之外,还有什么可以把工业制造的效率提高?就是数据链。也只有做到了这一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柔性制造”。否则,再多的机器人,执行顽固的生产命令,也仅仅只是提升产能数字而已。
所幸的是,在中国政府颁布的“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已经将建立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共同促进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作为未来的国家战略。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大数据资源,所有的消费生产行为都在大数据里,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大大提高生产力效率。而工业互联网,恰恰精准地实施了这一工业发展的方向。针对生产硬件和智能机器设备,集中反馈和管理数字链接和大数据,就能迅速提升工业制造的先进水平。
“不要过于迷信互联网,必须要与制造嫁接。”GE全球研发中心上海总经理魏斌不无感慨地说:“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力成为全世界基础的技术供应商,更多是只是这些技术的用户而已。”
在“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明白的是,只有形成工业互联网技术优势,才能促进中国工业制造的全面提速。
1%的伟大力量
“把燃油效率提高1%,能够为社会节约多少资源成本?答案是:数以十亿计。”
全球制造业巨头、美国GE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指出:工业世界任何微小的改变,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目前喷薄发展的是消费互联网,而未来必然是工业互联网的时代。
“消费互联网是横向的,是关于数以亿计人的连接。而工业互联网是垂直的,是指将行业深度的经验,转化为未来有用的知识。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所在,哪怕只提升1%的效率,也能发挥巨大的威力。” 伊梅尔特说。
目前,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平均水平是世界的1.8倍,更是发达国家的2到4倍。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经过多年奋力发展,单位能耗仍然高出发达国家20%左右。
拥有了先进设备就等于拥有了先进产能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作为中国市场的佼佼者,小米公司利用互联网实现了有效消费信息的管理,而富士康等制造工厂实现了巨大产能的最优效率管理,两者缺一不可。
智能设备和通信设施,如果没有先进管理体系的辅助,依然很可能是僵化而低效的。尤其是在中国目前低级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单纯依靠设备的更新换代,即便是用上再多的生产机器人,恐怕最容易增加过剩产能。最重要的,必须是综合效率的提升。
利用先进传感器和高效通信网络,加大数据分析和管理能力,并由此实现数据、制造和人的管理能动性相结合,才是高效运作的最优解决方案。曾玉波,海尔前智能制造负责人和中国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秘书长,历经中国先进工业企业制造发展历程。在他看来,成功的智能化工业制造,最终还是一种商业化的智能优化决策。
“所谓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模式,最终还是要能够达成需求模式、供应模式、制造模式这几个大平台、大模块的逻辑协同协作。我们要的最终是一种商业智能,帮助优化决策。”曾玉波说。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12201.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制造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