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智能终端,屏幕越来越大,通讯的带宽越来越宽。智能手机中的各种计算单元和并行计算的能力都越来越强。它们背后的代价都是更高的功耗,更快的电池消耗速度。 Cb1fTl%
现在我们能看到,手机电池的容量在不断增长。从以前的功能机的时代,基本小于2000mAh,到现在一个屏幕比较大的智能手机,电池可能接近4000mAh。甚至一些平板设备可能会集成容量更大的电池。那么这种情况就给充电这件事儿,带来了比较大的挑战。 z5UY0>+VdS
关于充电,消费者可能在两件事情上比较不满意。第一,是把一颗电池充满所花费的时间会比较多。第二,在有限的时间内,给手机冲进去的电量,不能维持它更长的工作时间。消费者的这些抱怨也带来了新的机会:在智能设备充电方面,还会有明显的技术进步空间,这也是未来的大趋势之一。 PdkS3Hz
目前来说我们对自己的手机充电的情况,还都是比较了解的。市面上的移动设备主要有2种充电标准,除了iPhone采用专用接口之外,其他设备都是用Micro USB接驳设备,线缆的另一端是一个标准的USB接口,再接驳一个电源适配器。 )M:pg%
这个电源适配器运行在5V电压。好处是非常方便,基本上只要有一根USB线,电脑就可以给手机充电,各种电源适配器都可以复用。但是缺点的在于,现在的电源适配器品种非常多,有的输出电流比较高,有的则比较低。 $ lC*q
并且市场上的USB线缆种类也非常多。有的线上的阻抗比较高,能达到350mΩ,有的是比较低的100多mΩ。这些差异也导致了用户在不同充电设备上有不同的充电时间感受。 kgQyG[u
比如一家非常好的手机厂商,对手机进行了非常好的设计,也在手机内部用了一颗非常好的充电管理IC。但是用户在家里也许换了一根其他品牌的数据线,也许可能就体验不到这种快充的效果。这是一般手机厂商在这些5V的电压之下的统一标准下的比较难突破的地方。 &3:U&}I
今天Qualcomm的Quick Charge已经发展到v2.0标准了。那以前的v1.0怎么样?和今天的v2.0有什么差别有什么关系? #K4lnC2qz
手机充电时,为什么会发热? rDEdMT
简单来说Quick Charge v1.0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在手机主板内,采用swITching charger的方式给锂电池进行充电。它有什么优势和特点呢? c[6=&
在以前的功能机时代,大多采用的是linear charger的充电方式。它的输入电流永远等于输出电流。电源适配器是5V输出,手机电池电压是在3V到4.2V之间。当电池的电压比较低的时候,就有一个直接的功率损耗问题,供电的功耗就会损耗在charger电路上面。 Z'V"nhL
因为输入的功率是5V *电流,输出的功率是电流*电压。输出的电压要比5V低,比如电池电压是3V,这种情况会有40%的功率损耗。这就是以前linear charger最大的问题——由于有这么大的功率损耗,导致在充电过程中它的发热会比较厉害。也导致了没有办法进一步提高充电电流。 jW<aAd
技术开始变革,整个手机行业的充电方式从linear charger过度到switching charger。 h
=7eOK]
Quick Charge v1.0的两大特性 Z4Z
R]eD
Quick Charge v1.0采用了switching charger模式,当你在5V、1A这种制式下,当你的电池电压比较低得时候,给电池充电的电流,实际上是高于输入电流的。功率方面几乎可以说是持平的。(不计电路功率损耗)switching charger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充电电流,也就缩短了充电时间。与传统USB充电技术相比,充电速度提升40%。 s7(I
在Quick Charge v1.0还要解决一个问题。由于我们现在都是5V的制式,另一端都是标准的USB。但我们在充电时,也会遇到许多不同类型的电源。电源有可能是一个USB口,有可能是一个墙式充电器,或者是其他USB的附件,或者是充电宝之类的电源。作为手机上的充电电路,需要它能够去识别这些电源的类型。因为很多电源的电流输出能力是很宽泛的,从几百mAh到1.8A都有。手机的充电电路应该根据所连接的电源的类型抽取相应的电流。 x392uS$#
举例来说,如果是接驳笔记本电脑上的USB接口供电,手机过度的拉电流的话,超过500mA,笔记本电脑电源输出有可能进入保护状态,也就不能完成充电的动作。因此在手机的充电电路上,还要有这样一个识别机制,确定是什么类型的电源,最大限度的去利用这个电源的输出电流能力。这个就是Quick Charge v1.0做的事情。 g:&V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