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知识问答总结: Mu]1e5^]
KI{B<S3*Z
hUGP3ExC*
1.避雷针的发明时间和发明人? hV]]%zwR+
_B5vh(.
答:1744~1750年富兰克林进行的关于一系列实验,例如著名的风筝实验,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雷电只不过是一种大气火花放电现象的秘密。1749年富兰克林创议:接地的高耸的尖形铁棒可以用来保护建筑物,并设计了避雷针的实验。到18世纪末,避雷针获得公认,被普遍采用。 o\;cXuh
*Z,?VEO
2.避雷针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E1-BB
||t"}Y
答:避雷针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组成。接闪器是指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的针头、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技术构件。引下线是指连接接闪器与接地体的金属导体。接地体是指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of k@.TmO
h#7p&F
3.避雷针的保护原理是什么? (TJ )Y7E
Gm2q`ki
答: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强度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p`-
Oz]
.>Fy ]Cqoh
避雷针冠以“避雷”二字,仅仅是指其能使被保护物体避免雷害的意思,而其本身恰恰相反,是“引雷”上身。 txp^3dZ`^
1Vy8TV3D
4.为什么避雷针要高于被保护物体? `}Z`aK
T@)|0M
答:虽然避雷针的高度比较高,但在雷云与大地之间这个高达几公里,方圆几十公里的大电场内的影响却很限的。雷云在高空随机漂移,先导放电的开始阶段随机地向任意方向发展,不受地面物体的影响,如图所示。当先导放电向地面发展到某一高度H以后,才会在一定范围内受到避雷针的影响,对避雷针放电。 $vK(Qm
M4`.[P4
H称为定向高度,与避雷针的高度h有关。根据模拟试验,当h≤30m时,H≈20h;当h>30m时,H≈600m。 Ods/1 KW
@nO
j6b
5.什么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s7>
a
Z& W*@(dX
答: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指被保护物体在此空间范围内不致遭受雷击。 rZSD)I
yT<